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 >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症状特点预防措施 热射病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症状特点预防措施 热射病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3-10-17 08:00:01

本文目录一览:

  • 1、热射病症状特点预防措施 热射病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2、热射病是什么 如何防治热射病
  • 热射病症状特点预防措施 热射病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多人确诊热射病,并且已有致死病例,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热射病相关问题的权威解答。


      1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 ,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

      2

      为什么会得热射病

      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3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

      1、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3、其他症状: 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4

      现场应该怎样急救处理

      热射病可能危及生命,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1、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2、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 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气干燥时余轮,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3、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 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5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体温持续升高 ,甚至超过40℃,应及时就医。

      2、头痛: 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

      3、肌肉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应及时就医。

      4、呼吸浅快: 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应及时就医。

      5、恶心: 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此时应及时就医。

      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120:

      1、昏迷: 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2、极度虚弱: 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时;

      3、意识模糊: 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4、谵妄: 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5、癫痫: 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6

      如何预防热射竖则信病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盯余脱水的发生 ,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热射病是什么 如何防治热射病

      热射病通俗一点讲就是中暑,在夏季高温炎热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中暑的现象,比如因为身体缺水或是在高温下暴晒很久,那应该怎么预防呢?下面不妨一起跟随我一起看下“热射病是什么 如何防治热射病 ”希望你会喜欢,欢迎你的参阅!

      热射病是什么

      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病因

      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易发因素包括:①环境温度过高 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②人体产热增加 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③散热障碍 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④汗腺功能障碍 见于系统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预防热射病8项措施

       一是做好热习服

      热习服是通过反复热刺激,使人体出现生理、心理、行为、形态方面的适应性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即主动热适应。官兵进行热习服训练时,要在热适应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如先适应热环境下的低强度训练,再适应热环境下的高强度训练。这个适应过程一般需要10~14天。这里为战友们介绍1个判断训练强度的标准:运动时心率小于120次/分为低强度,心率在120~150次/分为中等强度,心率大于150次/分为大强度,心率超过180次/分为极限强度。一般身体出大汗时,表明达到了中等训练强度。年轻人安全心率和最高心率的算法分别是(220-年龄)×70%、(220-年龄)×(80%~85%)。如20岁的战士,运动中安全心率为140次/分,最高心率为160~170次/分。如果训练中心率大于150次/分,且持续不降,或体温大于38.5摄氏度时,应终止训练,立即进行降温处理。

      热习服达标后,发生中暑的几率会变小,即使发生也不会很严重。不少单位建立了热耐力检测室,可以用来评估热习服效果。具体方法是在温度40摄氏度、相对湿度40%的封闭空间中,以5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坡度为2%的跑步机上行走2小时。如果第一小时与第二小时的机游迟橡体核心体温差值小于0.25摄氏度,或核心体温小于38.2摄氏度、心率小于120次/分,可评定为热耐受良好、热习服达标。在没有热耐力检测室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判断热习服是否达标。经过10~14天的热习服训练后,在相近的温湿度环境下进行相同强度的训练,如果自觉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心率无明显增快、体温上升幅度不高、出汗量增加,说明热习服达标。

       二是不提倡带病参训

      生病时身体抵抗力下降,在炎热天气下训练容易发生中暑。若官兵训练前出现身体不适,如感冒、发烧、腹泻,军医应及时评估其健康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能否参加训练。训练前身体不舒服、服用过某些药物(如退烧药、抗生素等)、超重或肥胖、缺乏锻炼、有热相关性疾病的病史(中暑或热射病)等,都是可能引发热射病的危险因素。

       三是重视训练间隙的降温

      训练前和训练间隙可通过冷水喷雾、戴冰帽和冷颈圈、用湿毛巾和冰袋冰敷、将前臂和手浸泡在冷水中、饮用含盐的冰液体等方式降温。旦旦在烈日下训练时不要摘帽子。

       四是补水补盐

      口渴想喝神旁水时,说明体内缺水量已达到体重的2%左右。如果缺水量超过体重的2%,极易发生中暑甚至热射病。官兵在炎热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时,要及时补水补盐。建议每小时补充含盐饮品0.5~1升,每天补水6~8升。可以通过尿量及尿的颜色判断补水是否足够。若尿量少或颜色深,说明喝水不够。这里为战友们介绍一些补盐饮品:“榨菜+矿泉水”组合、“电解质泡腾片+矿泉水”组合、口服补液盐及其他含钠盐饮料。

       五是备齐防暑监测“三宝”

      防暑监测“三宝”分别为温湿度计、耳温监测仪、指脉氧检测仪,可以用来监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机体核心温度及生命体征。此外,要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滴丸、十滴水、人丹、风油精等。

       六是准备降温设备

      建议官兵在训练前准备好热射病救援浴盆担架组合、贮水槽、医用冰帽、冰颈圈、冰毯、折叠水桶、冰袋等降温设备,用来进行紧急降温。

       七是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放松,有助于恢复体力。战友们在野外环境训练时,可以通过佩戴眼罩等方式改善睡眠环境,从而保证睡眠质量。必要时可在军医指导下服用助眠药物。

       八是关注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主要包括新兵、长期不锻炼人员、长期不在热环境下训练人员、未进行热习服训练人员、脱离热环境2周再次训练人员。这些人群的热耐受能力较差,一定要先进行热习服训练,并由卫生人员评估热习服效果及热耐力情况。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慢养鱼网